衢州市委党校区块海绵专项改造项目:以海绵引领风貌升级 塑生态教育一体典范


来源:bob盘口
发布时间:2024-12-03 05:27:02

  衢州市委党校位于衢州市高铁新城综合治理示范区,占地面积约7.7公顷。市委党校是在市委领导下,培训轮训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地。衢州市委党校区块海绵专项改造项目的建成,不仅解决了内部积水问题,满足党校提升环境的需求,更是在衢州市水弹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。

  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融入海绵理念,对现状积水点进行疏通和改造,结合地形地势特点及景观设计手法,充分协调竖向设计与径流组织,构建完整的雨水收集和排放路径,同时新建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和宣传科普设施,实现了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的统一,打造了兼具教育示范、生态环保、人文特色的海绵样板。

  积水问题是衢州市委党校公共基础设施的短板所在。项目针对现状积水点,以问题为导向,实施了系统的改造措施。新建截水沟、植草沟、渗排沟等线性雨水转输设施,有效收集和引导雨水,使其缓慢下渗和排放;建设下凹绿地和雨水花园,作为关键的雨水收集与调蓄区域,雨期容纳大量雨水、雨后缓慢释放,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;合理布局和改造雨水井,提高雨水收集效率;调整地面竖向标高,有序组织雨水径流。通过多种海绵设施相互连接,构建了从雨水源头到排放终端的高效雨水径流通道,确保雨水得以合理收集、处理和排放。

  数据显示,项目改造前雨水管道设计标准偏低,仅能满足1年一遇降雨;改造后可应对3年一遇降雨,地块排水能力明显提升。未来面对较大降雨时,排水系统能更有效地应对,以此来降低内涝风险,保障地块安全。

  项目充分结合景观效果,实现海绵理念与景观设计完美融合。一方面,在植物配置上坚持适地适树原则,选用当地本土植物,提高成活率的同时体现地域特色。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植物种类,形成层次丰富、色彩斑斓的植物群落,既美化环境,又为海绵设施提供良好生态底色。在空间布局上,景观与海绵设施相互配合,如雨水花园兼顾雨水收集净化功能与景观效果,经巧妙设计成为校区亮丽风景线,吸引人们主动了解水弹性城市知识。

  另一方面,其他海绵设施(如碎石截水沟、改造平石等)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与周边景观协调,营造和谐统一环境。风铃式雨水立管由雨水漏斗、悬挂设施、风铃桶组成,其造型与周边景观元素相呼应。在位置选择上,最大限度地考虑景观视线要求,通常设置在不影响通行且方便排水的区域,避免遮挡重要景观节点和视线通廊。

  项目聚焦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构建,对景观水体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措施,包括新建逐级跌水平台、截污系统和水下森林等多个角度。这些措施从不同方面出发,对改善水体水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首先,逐级跌水平台的建立使得景观水体具备了一直更新和净化的能力。它就像一个天然的过滤器,让水体保持流动,避免了死水的形成,由此减少了水质恶化的风险。截污系统则在雨水进入水体之前发挥作用,能有效地拦截和去除雨水中携带的各种污染物,防止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,从源头上保障了水体的清洁。水下森林更是水体净化的得力助手,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,并释放出氧气,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。同时,微生物在水下森林的环境中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分解作用,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的物质,进一步净化了水体。

  此外,项目在景观水体周边设置的驳岸缓冲带和互动净化设施,为水体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价值。驳岸缓冲带不仅在视觉上提升了水体的美观度,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,防止周边的泥沙和污染物进入水体。互动净化设施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直观了解水体净化过程的场所,人类能通过这些设施近距离观察水体是如何被净化的,从而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。

  项目通过宣传标识系统、地面科普设施、互动科普设施和实体模型沙盘,积极构建海绵科普教育宣传平台。宣传标识系统通过标识牌、宣传栏等,对海绵设施作出清晰标识说明,涵盖名称、功能、原理等,便于人们了解、保护和利用设施。地面科普设施有雨水收集池、过滤装置等,能让人直观感受雨水收集净化过程。互动科普设施借助手动抽水装置、水质检测设备等,让人们进一步探索水弹性城市运作机制。实体模型沙盘准确呈现设施位置,模拟雨水径流过程,展示设施作用和原理,以助人们更好理解水弹性城市建设。

  此外,市委党校作为干部学习的重要场所,将水弹性城市知识纳入教学意义重大。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理论与实践,组织当地考验查证体验海绵设施运作,培养学员环保意识与水弹性城市建设责任感,助力推动水弹性城市建设。依托项目开展水弹性城市实地教学活动,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知识的专业人才,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,推动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项目竣工后,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建成效果。校园内绿植葱郁,植物群落层次分明且色彩丰富,与海绵设施相得益彰,奏响了和谐共生的生态乐章。海绵设施协同合作,滞蓄与排水能力明显提升,无论是小雨淅沥还是大雨倾盆,校园内都能有效应对,雨水得以合理疏导和储存。雨水自净系统高效运行,净化后的水资源为校园景观增添了灵动之美,点亮了水资源净化的绿色希望之光。同时,构建的海绵科普教育宣传平台,为师生和来访者提供了知识传播的载体,让水弹性城市理念深入人心。智慧化海绵地块的创新实践更是为校园管理带来便利,提升了整体的运行效率,真正的完成了“海绵”的全面升级,打造出一个兼具生态、教育和示范意义的海绵基地。

  近年来,湖南省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力实施既有小区品质提升行动,同步推进既有建筑外立面整治、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等工程,不仅小区“颜值”得到了极大提升,还消除了安全风险隐患,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题

  苏州高铁新城“双碳”先导区位于苏州高铁新城核心区域,包含国家级交通枢纽苏州北站,区域总用地规模2.34平方公里,其业态涵盖了办公、学校、商业、文化、铁路旅客车站等,整个区域将以低碳生态理念开发建设。

  “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,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“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”“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,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法”……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到民族地区考察时,常常来到社区了解民族团结工作,多次作出重要指示。

  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,研究提出了《2025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规划(征求意见稿)》。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

  山西省高平市快速推进环卫驿站建设,为环卫工人提供温馨、舒适的休息场所,进一步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,目前全市已建成28座环卫驿站。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的环卫驿站里,空间宽敞、环境温馨,图书区、休息区、功能区划分明确。